资产证券化是指以
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
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
结构化设计进行
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
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
广义定义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
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
价值形态的
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以下四类:
1、
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
实物资产和
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2、
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组流动性较差
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
应收账款,经过重组形成
资产池,使这组资产所产生的
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并且预计今后仍将稳定,再配以相应的
信用担保,在此基础上把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
收益权转变为可以在
金融市场上流动、
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型证券进行发行的过程。
3、证券资产
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
证券组合作为
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4、
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
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狭义定义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
信贷资产证券化。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
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
MBS)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ABS)。
流程
概括的讲,一次完整的证券化
融资的基本流程是:发起人将证券化
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或者由SPV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ssets Pool),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
现金流为支撑在
金融市场上发行
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举例简单通俗地了解一下资产证券化:
A: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C:枢纽(受托机构)SPV。
D:投资者。
过程
B把A转移给C,C以证券的方式销售给D。
B低成本的(不用付息)拿到了现金;D在购买以后可能会获得投资回报;C获得了能产生可见
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投资者D之所以可能获得收益,是因为A不是垃圾,而是被认定为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稳妥地变成钱的好东西。
SPV是个中枢,主要是负责持有A并实现A与破产等麻烦隔离开来,并为投资者的利益说话做事。
SPV进行
资产组合,不同的A在
信用评级或增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组合、调整。目的是吸引投资者,为发行证券。
发展
过去有很多资产成功进行了证券化,例如应收账款、
汽车贷款等,出现了更多类型的资产,例如电影
特许权使用费、电费应收款单、健康会所
会员资格等。但核心是一样的:这些资产必须能产生可预见的
现金流。
中国试点资产证券化的银行有两家,分别是
国家开发银行和
中国建设银行。
事实上,中国资产证券化试点之路颇为漫长。2005年,央行和
银监会联合发布《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随后
建设银行和
国家开发银行获准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在央行和银监会主导下,基本确立了以信贷资产为融资基础、由信托公司组建信托型SPV、在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资产支持证券并进行流通的证券化框架。
2007年,
浦发、工行、兴业、
浙商银行及上汽
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成为第二批试点。但第二批试点额度用完之时,恰逢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证券化产品的谈虎色变令这一新兴事物的成长戛然而止。
在经历了2009年的信贷狂飙之后,监管部门对
资本充足率的硬约束以及随后的信贷收紧令,使得业界对资产证券化扩容或重启的呼声四起。
2011年5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关于资本充足率和
拨贷率的最新要求推算,未来六年中国13家上市
银行核心资本缺口合计将达到7885亿元,总资本缺口合计将达到13919亿元,为其2010年合计
净利润的2倍;新增计提拨备合计将达到10769亿元,为其2010年拨备余额的1.4倍。
初步测算,如果13家
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监管要求,在不进行再融资、仅考虑
利润留存补充
资本金的情况下,2011年—2016年,13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缺口合计达到7885亿元,总资本缺口合计达到13919亿元。
如果13家上市银行
拨贷率未来每年均达到监管要求,2011年—2016年新增计提拨备合计达到10769亿元,2010年底上述
银行拨备余额合计仅为7942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六年时间里上述银行拨备规模将增加1.4倍,这对各家银行的利润将造成
重大影响。
《
征求意见稿》中,商业银行受冲击最大的部分将是调整部分贷款的
风险权重。尚未明确
中长期贷款风险权重调整的具体细节,如果中长期贷款风险权重统一从100%调整到150%,按照13家上市银行平均中长期贷款占整个贷款比重约60%,整个贷款占
加权风险资产约90%来估计,上述
银行资本充足率将下降超过2个
百分点,
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接近2个百分点。
为弥补此项不利影响,总资本和
核心资本缺口分别需要高达约9000亿元和7000亿元。这将对商业银行形成重大影响,因此,监管部门此项
政策调整需慎之又慎。
外部
融资渠道受限,商业银行补充
资本金捉襟见肘。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
银行业补充资本金的来源将越来越困难。首先,
股票市场难以承受商业银行大规模融资。
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融资占整个市场
融资规模超过40%,当年中国股市摘得全球
IPO融资桂冠,但其
跌幅全球排名倒数第三,这种局面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满足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长期融资需求。
其次,
次级债作为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受到较多的限制,监管部门做出了严格约束,而
混合资本债属于创新资本工具,监管部门审批较谨慎,仅兴业、民生、浦发、深发展等少数银行发行过混合资本债,且发行规模均偏小。
在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机构对于资本的需求普遍提高。
欧美银行主要通过剥离非
核心资产来筹集资本,而
中国银行业则从资本市场上大规模融资来
补充资本。
开展资产证券化和
贷款转让已势在必行。早在2005年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国资产证券化经过近6年试点,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中国贷款转让市场交易规模2008年已达到8000亿元左右,2009年以来随着银行
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增长,贷款转让业务加速发展。
中国银行业
贷款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存短贷长的矛盾凸显,
客户集中度和
行业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方面需要
新增贷款调结构,更重要的是
存量贷款的调结构。而开展
贷款转让和资产证券化,不仅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达到监管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和分散
银行风险。
种类范围
1.根据
基础资产分类。根据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不同,可以将资产证券化分为
不动产证券化、
应收账款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证券化(如
高速公路收费)、债券组合证券化等类别。
2.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地域分类。根据资产证券化发起人、发行人和投资者所属地域不同,可将资产证券化分为境内资产证券化和
离岸资产证券化。
国内
融资方通过在国外的
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
SPV)或结构化投资机构(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SIVs)在
国际市场上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向国外投资者融资称为离岸资产证券化;融资方通过境内SPV在境内市场融资则称为境内资产证券化。
3.根据证券化产品的属性分类。根据证券化产品的金融属性不同,可以分为股权型证券化、债券型证券化和混合型证券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资产证券化的历史不长,但相关证券化产品的种类层出不穷,名称也千变万化。最早的证券化产品以商业银行房地产按揭贷款为支持,故称为按揭支持证券(
MBS);随着可供证券化操作的基础产品越来越多,出现了
资产支持证券(ABS)的称谓;再后来,由于
混合型证券(具有股权和债权性质)越来越多,干脆用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概念代指证券化产品,并细分为CLOS、CMOS、CBOS等产品。最近几年,还采用
金融工程方法,利用
信用衍生产品构造出合成CDOS。
当事人
资产证券化交易比较复杂,涉及的当事人较多,一般而言,下列当事人在证券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发起人。发起人也称原始权益人,是证券化
基础资产的原始所有者,通常是金融机构或大型
工商企业。
2.特定目的机构或特定目的受托人(SPV)。这是指接受发起人转让的资产,或受发起人委托持有资产,并以该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化产品的机构。选择特定目的机构或受托人时,通常要求满足所谓破产隔离条件,即发起人破产对其不产生影响。
3.资金和资产存管机构。为保证资金和基础资产的安全,特定目的机构通常聘请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和资产的托管。
4.
信用增级机构。此类机构负责提升证券化产品的
信用等级,为此要向特定目的机构收取相应费用,并在证券违约时承担赔偿责任。有些证券化交易中,并不需要外部增级机构,而是采用
超额抵押等方法进行内部增级。
5.
信用评级机构。如果发行的证券化产品属于债券,发行前必须经过评级机构信用评级。
6.承销人。承销人是指负责证券设计和发行承销的
投资银行。如果证券化交易涉及金额较大,可能会组成
承销团。
7.证券化产品投资者,即证券化产品发行后的持有人。
除上述当事人外,证券化交易还可能需要金融机构充当服务人,服务人负责对
资产池中的
现金流进行日常管理,通常可由发起人兼任。
意义
发起人
1.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从发起人(一般是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将相对缺乏流动性、个别的资产转变成流动性高、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
金融商品的手段。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起者能够补充资金,用来进行另外的投资。例如,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提高其
资产流动性。
一方面,对于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处理,将其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在不增负债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多获得一些
资金来源,加快银行
资金周转,提高资产流动性。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可以使银行在流动性短缺时获得除
中央银行再贷款、
再贴现之外的救助手段,为整个
金融体系增加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提高了流动性水平。
2.获得低成本融资。
资产证券化还为发起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
筹资渠道。通过资产证券化市场筹资比通过银行或其他资本市场筹资的成本要低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发起者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具有比其他
长期信用工具更高的
信用等级,等级越高,发起者付给投资者的利息就越低,从而降低
筹资成本。
投资者购买由资产担保类证券构成的
资产组合的整体信用质量,而不是资产担保类证券发起者的信用质量。同时,资产证券化为发起者增加了筹资渠道,使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股权和债券两种
筹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发起者将
风险资产从
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出去,有助于发起者改善各种
财务比率,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满足
风险资本指标的要求。例如:根据《
巴塞尔协议》和中国《
商业银行法》的要求,一个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
资本净额占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
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许多银行必须
增加资本或出售资产。
由于增加资本是昂贵的,通过资产证券化交易出售资产就成为商业银行满足《巴塞尔协议》要求的有效途径。资产证券化可以将一部分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分离出去,减少
分母资产数额,提高
资本充足率以更好的满足监管要求。
资产证券化还为发起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
财务管理模式。这使发起者可以更好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取得精确、有效的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借短贷长的特点使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承担
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市场,商业银行既可以出售部分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将所得投资于高流动性的
金融资产,也可以将
长期贷款的短期资金来源置换为通过
发行债券获得的长期资金来源,从而实现了风险合理配置,改善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同时,由于资产证券化允许将发起、资金服务等功能分开,分别由各个机构承担,这有利于体现各金融机构的
竞争优势,便于确立金融机构各自的
竞争策略。
总之,资产证券化为发起者带来了传统筹资方法所没有的益处,并且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将愈加明显。
投资者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资产担保类证券提供了比
政府担保债券更高的收益。这部分高收益来源于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资产担保类证券的信用质量。
资产证券化品种一般是以超过一个基准利率的
利差来交易的。例如在
浮动利率资产证券化品种中,一般
基准利率使用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该种投资工具称为“基于利差的投资工具”。资产证券品种的出现满足了投资者对“基于利差的投资工具”的需求,从而达到
投资多样化及分散、降低风险的目的。
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投资者扩大
投资规模。一般而言,证券化产品的
风险权重比
基础资产的风险权重低的多。比如,美国
住房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而由
联邦国民住房贷款协会发行的以
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撑的过手证券却只占20%的风险权重,金融机构持有的这类投资工具可以大大节省为满足
资本充足率要求所需要的
资本金,从而可以扩大投资规模,提高
资本收益率。资本金所创造的压力已经成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支撑证券进行投资的主要
驱动力。
投资者的
风险偏好各不相同,资产证券化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品种,例如,有的投资者对风险比较厌恶,就会选择国债等风险较低的投资品种,相应会得到较低的收益,而有的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就会投资股票或
衍生金融工具,当然要求的收益也较高。
而资产担保类证券丰富了投资品种的风险/收益结构,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品种选择。
现代证券化交易中证券一般不是单一品种,而是通过对
现金流的分割和组合,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档级的证券。不同档级证券具有不同的偿付次序,以“熨平”现金流波动。
甚至将不同种类的
证券组合在一起,形成合成证券,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投资者对期限、风险和利率同偏好。资产证券化技术可以提供无限证券品种和灵活的信用、到期日、偿付结构等,这样就可以“创造”出投资者需要的特定证券品种。这种的多样性与结构的灵活性是资产证券化的优良特性,也是
投资期最关注的性质。
好处
对原始权益者的好处:
(1)资产证券化为原始权益人提供了一种高档次的新型
融资工具。
(2)原始权益人能够保持和增强自身的借款能力。
(6)原始权益人能够得到较高收益。
对投资者的好处:
(2)获得较大的流动性。
(5)能够突破投资限制。
分类
(1)实体资产证券化
(2)信贷资产证券化
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3)证券资产证券化
(4)现金资产证券化
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
具体而言,它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独立的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殊目的公司(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以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并用发行证券所募集的资金来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格。
其中,最先持有并转让资产的一方,为需要融资的机构,整个资产证券化的过程都是由其发起的,称为“发起人”(originator)。购买
资产支撑证券的人“投资者”。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为减少融资成本,在很多情形下,发起人往往聘请
信用评级机构(rating agency)对
证券信用进行评级。
同时,为加强所发行证券的信用等级,会采取一些信用加强的手段,提供信用加强手段的人被称为“信用加强者”(credit enhancement)。在
证券发行完毕之后,往往还需要一专门的服务机构负责收取
资产的收益,并将
资产收益按照有关契约的约定支付给投资者,这类机构称为“服务者”(servicer)。
目的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
流动性风险。由于银行有短存长贷的矛盾,
资产管理公司有回收
不良资产的压力,因此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得到了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青睐,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筹划工作。
金融特点
3.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降低银行
固定利率资产的
利率风险。
4.银行可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降低筹资成本。
5.银行利用
金融资产证券化可使贷款人
资金成本下降。
6.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收益良好且稳定。
程序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有:发起人、投资者、特设信托机构、
承销商、
投资银行、
信用增级机构或担保机构、资信评级机构、托管人及律师等。通常来讲,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重组
现金流,构造证券化资产。发起人(一般是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也可以称为原始权益人)根据自身的资产证券化融资要求,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对自己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
现金收入流的
信贷资产进行清理、估算和考核,
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对整个组合的现金流的平均水平有一个基本判断,决定借款人信用、抵押担保贷款的
抵押价值等并将应收和可预见现金流资产进行组合,对
现金流的重组可按贷款的
期限结构、本金和利息的重新安排或风险的重新分配等进行,根据证券化目标确定资产数,最后将这些资产汇集形成一个
资产池。
2.组建特设信托机构,实现
真实出售,达到
破产隔离。特设信托机构是一个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独立的信托实体,有时也可以由发起人设立,注册后的特设信托机构的活动受法律的严格限制,其资本化程度很低,资金全部来源于发行证券的收入。特设信托机构是实现资产转化成证券的“介质”,是实现破产隔离的重要手段。
3.完善
交易结构,进行
信用增级。为完善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特设机构要完成与发起人指定的资产池
服务公司签订
贷款服务合同、与发起人一起确定
托管银行并签订托管合同、与银行达成必要时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周转协议、与券商达成承销协议等一系列的程序。同时,特设信托机构对证券化资产进行一定
风险分析后,就必须对一定的资产集合进行
风险结构的重组,并通过额外的
现金流来源对可预见的损失进行弥补,以降低可预见的
信用风险,提高
资产支持证券的
信用等级。
4.资产证券化的
信用评级。资产支持证券的评级为投资者提供证券选择的依据,因而构成资产证券化的又一重要环节。评级由
国际资本市场上广大投资者承认的独立私营评级机构进行,评级考虑因素不包括由利率变动等因素导致的
市场风险,而主要考虑资产的信用风险。
5.安排
证券销售,向发起人支付。在
信用提高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布之后,由承销商负责向投资者销售
资产支持证券,销售的方式可采用包销或代销。特设信托机构从承销商处获取
证券发行收入后,按约定的购买价格,把发行收入的大部分支付给发起人。至此,发起人的筹资目的已经达到。
6.
挂牌上市交易及到期支付。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完毕到
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后,即实现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流动性的目的。但资产证券化的工作并没有全部完成。发起人要指定一个
资产池管理公司或亲自对资产池进行管理,负责收取、记录由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收入,并将这些收款全部存入
托管行的收款专户。
注意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1.必须由一定的资产支撑来发行证券,且其未来的收入流可预期。
2.即资产的所有者必须将
资产出售给SPV,通过建立一种
风险隔离机制,在该资产与发行人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即使其破产,也不影响支持债券的资产,即实现破产隔离。
3.必须建立一种风险隔离机制,将该资产与SPV的资产隔离开来,以避免该资产受到
SPV破产的威胁。后两个方面的问题正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之所在。其目的在于减少资产的风险,提高该资产支撑证券的
信用等级,减低
融资成本,同时有力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中国现状
早期探索
1992年,
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2亿元的地产投资券。
离岸证券化
1996年8月,珠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2亿美元债券。
1997年4月,
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私募发行3亿美元。1997年12月,进行第二期资产证券化交易,金额为5亿美元。
2000年3月,
中集集团的
应收款出售给
荷兰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TAPCO),由后者发行ABCP。
2002年1月,
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启动6亿美元的ABS融资项目,在此基础上发行
资产担保证券。国内银行首次参与境外资产证券化业务。
2003年1月,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15.88亿元
债权资产。
金融业尝试
2000年9、10月,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获准实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
2003年6月,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132.5亿元债权资产。被称为准证券化。
2004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
分行,26.02亿元债权资产。中国商业银行首个资产证券化项目,第一次尝试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处置
不良贷款。
2005年3月,
国家开发银行和
中国建设银行获准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
信贷资产证券化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
2005年12月12—15日,国家开发银行发行了国内首只ABS——“2005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该交易的基础抵押资产为国家开发银行发放的
工商业贷款,共计51笔,本金余额为41.77亿元
人民币。
2005年12月15日,
中国建设银行发行国内首只RMBS产品——“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该交易的基础抵押
资产池包含15162笔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本金余额为30.17亿元人民币。
2024年9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布批复,核准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此次批复,意味着拿到ABS入场券的持牌消金公司增至21家。
主要法律法规
《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2005年4月20日公布。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财政部于2005年5月16日公布。
《
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3年3月15日公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13年4月22日公布。
交易结构
资产证券化主要市场主体包括:发起人、SPV、
信用增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资产服务商、投资人和其他服务机构等组成。
发起人
发起人也称原始权益人,其职能是选择拟证券化的资产,并进行组合和重组,然后将
资产组合转移给SPV以融资。
SPV
是指接受发起人的资产组合,并发行以此为支持的证券的特殊实体。SPV的
原始概念来自于防火墙(China Wall)的
风险隔离设计,它的设计主要为了达到“
破产隔离”的目的。SPV的
业务范围被严格地限定,所以它是一般不会破产的高
信用等级实体。SPV在资产证券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的核心,各个参与者都将围绕着它来展开工作。SPV有
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mpany, SPC)和
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 SPT)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信用评级机构
是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各个环节进行评估而评定证券
信用等级的机构。
国外: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穆迪(Moody)、
惠誉(
Fitch)
国内: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联合
资信”),
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简称“联合评级”)。
资产服务商
是指负责按期收取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
现金流,并将其转移给SPV或SPV指定的
信托机构的实体。
投资人
是指在资本市场上购买SPV发行的证券的机构或个人。一般都是
机构投资者。
其他服务机构
受托人:由SPV指定的、负责对
资产处置服务商收取的现金流进行管理并向投资者分配的机构。
会计师:会计、
税务咨询,以及对
资产组合进行
尽职调查。